Suyu网友推荐: 学者王承志论述如何学英语

请网友踊跃提出英语文问题, 或自己学习心得
回复
royl
帖子: 1766
注册时间: 周一 12月 14, 2009 9:10 pm

Suyu网友推荐: 学者王承志论述如何学英语

帖子 royl » 周四 1月 06, 2011 2:49 pm

Suyu网友推荐: 学者王承志论述如何学英语


如何学英语(一)
说实话,总觉得我来写这种博文不太合适,因为我也既不是英语专家也不是教学专家。而且科学网的博主们可以说是中国博客里平均受教育水平最高的,我本不想班门弄斧。但科学网上的达人最近说了,靠大师不如靠大师兄。如能得到大师指点固然很棒,但大师们都在关注科学前沿,像施一公老师那样放下身段给低年资学生传授英语学习经验的大师实在太少。我也只好充当一回师兄的角色,现身说法,来谈点我个人学英语的体会。

我知道很多学生和我以前一样都有一种感觉,就是学英语学了不少年,花了不少力气,四六级都过了,但还是无法真正使用英语。后来我发现其原因是,英语水平有一个显著的瓶颈,必须突破这个瓶颈才能真正“使用”它。这个瓶颈最主要的体现在于词汇量(但不仅仅是),我认为这个阈值在一万单词左右,就是不能低于这个量,否则就不行。而要想比较自由地运用英语听说读写,可能要在一万三千词以上。如果要达到像母语一样使用英语,则必须达到两万以上词汇量。邓良平先生曾经说过:词汇量不上两万,英语很难好到哪去。我深以为然。

很不幸的是,目前国内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非英语专业的最高等级的水平测试,六级考试,仅仅定在了6000词汇。这个词汇量是一个非常尴尬的状况,学生为了通过这个考试,花了大量精力,结果考完发现还是不能应用英语。中国的英文报纸可以勉强看,但国外的原版书籍,报刊就不行,更别说用英语听说和写了。

我一直觉得,四六级考试完全没有达到教育部预定的效果,除了报名费之外。实际上,一个学生有三千词汇量和六千词汇量完全没有任何区别,那就是都无法真正使用英语。要想达到教育部考纲上的目标,四级必须定在8000词汇,六级要定在1万词汇。但这样大部分学生就考不过了,也不去考了,所以四六级就应该取消。现在的单位招聘,动辄要四级六级,我就纳闷了,那工作真的需要英语吗。而真正需要英语的工作,六级水平的毕业生那是绝对胜任不了的。

英语重要吗?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我搞科研。但不是每个人都搞科研搞外交,那如果用不着英语,为什么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学英语?难道就为了老外来了中国可以不用学汉语,逮个人就能问路?这扯得有点远了,我想说的是,英语是一种工具,工具而已。既然是工具,就必须能用,才能发挥价值。比方说锤子也是一种工具,学了6000词汇,相当于造好了锤子的柄,但还没有锤头,所以不能用。这样大把时间精力投入进去,毕业了就再也不用英语了,造了一个半成品的不能用的工具,实在是天大的浪费。

好,下面进入正题。有些学生是真的需要学英语的,比如将来想搞研究,或者想进外企,或者想留学,或者纯粹是喜欢学英语。那么我觉得首先要做的,是摆脱“学英语-学不好-再学-还学不好”的窘境。前提就是,忘掉四级六级这种东西,短时间内先积累1万以上的词汇量,然后才能体会到使用英语的快乐,也才有劲进一步学英语。世界潜能大师伯恩.崔西(Brain Tracy)曾经说过,要是你必须吞下几只活的青蛙,那么就要先吞下那只最难看的。对于英语学习来说,背单词就是那只最丑陋,最难看的青蛙。有人说,词汇应该在使用中逐渐积累,我承认这个有道理,但这个方法不适用于速成。前面说了,英语就是个工具,我们不是英语专业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能用,能用就行了。

是否能在短时间内将词汇量提高到1万以上?无数人(包括我自己)的实践经验都证明了,完全可以。这个短时间是指三个月到半年左右。其要诀是,忘掉一切听说读写的材料,搞一本解释超级简单明了的单词书(不是详细解释还带例句,每个词解释好几行的那种),然后疯狂背单词。每天背多少个词才行?不能少于100个词,最好超过两百个词,我有段时间每天背500个生词。有人又问了,背那么多能记住吗?肯定记不住,但是第一遍的目的不是记住,是见过,混个脸熟。每个人都有经验,一个曾经见过但不记得的人再见面就比完全陌生的人要容易记住多了,背单词也是这个道理。另外,复习也是很重要的。有个非常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个曲线很厉害,但知道的人多真正用的人很少,主要是因为用起来比较麻烦。其要点是在恰当的时间复习,恰当的时间让单词出现在你面前,你就不容易忘。这方法非常管用,我家教曾经把这个方法教过一个学生,那时他还在上中学,但他没用来学英语,而是经过精确计算总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某女生面前,这样给那位女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就以身相许了,可见知识的力量有多大。

现在人人都有电脑了,可以使用背单词的软件,可以自动算出复习的时间,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前提是背单词的时候必须拔掉网线,防止分心。每天背200个生词,按照遗忘曲线,后期常常需要每天复习几千个单词。这是个艰苦的过程,但是和长期忍受学英语的痛苦来比还是非常值得的。单词是在反复的复习中记住的,不是在第一遍背的时候记住的。我常看到学生捧一本单词书背,哗啦啦把整本书一遍背完回头一看跟没背没啥区别,这就是浪费时间。

用这个方法每天需要花多长时间背单词?我的经验是三个小时以上。有人说,那么长时间啊,我没那么多时间。那我觉得你这点时间都花不起也不用学英语了,我说的三个小时是照顾到上班一族,要是学生,就要五个小时以上。现在的大学生除了考试前的一个月,平时的时间基本是上网、游戏、逛街、谈恋爱,去上课不是在下面读报纸小说就是发短信,所以五个小时那是绝对能挤出来的。寒暑假,就要每天背 10个小时单词,一个暑假词汇量就突破一万了。这个我亲自试过,不会背成神经衰弱,唯一的副作用是晚上闭上眼睛脑子里都是单词,别的没什么不良反应,所以大家尽可放心。

背单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读音的问题。正确的发音非常重要,所以在一万词汇以下的水平,必须要使用带音标的词汇书,否则会影响听力和口语。现在的软件,金山词霸什么的,都带单词朗读的,拿不准的可以参考。有人使用谐音法背单词,比如龙虾(lobster)记成“老不死的龙虾”,这种方法很好,我自己也用。但我必须说明的是,第一,这种方法不能替代复习;第二,必须保证自己的读音正确,而不是把 lobster读成老不死的。

有了一万词汇,就有了英语的基础。关于如何练习听说读写,然后达到可以自由或比较自由地使用英语的目标,我将在下一篇博文中分享。

ps.关于背单词,推荐一本书,叫做《17天搞定GRE单词》,新东方的一位老师写的。很薄很薄,和电影《功夫》里的武林秘籍似的。也很便宜,我几年前买的时候好像是不到10块钱。其它的就不说了,免得有人说我在这做广告。最后我希望还在受着英语煎熬的同学,从今天开始把其他英语辅导资料都放一边,先搞本比较薄的词汇书开始狂背。


如何学英语(二)
上一篇博文说了词汇量的重要性。下面说的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拥有1万词汇以上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前提,听说读写神马的都是浮云。

疯狂背完单词以后,词汇量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这个词确实认识,在哪里出现都能知道什么意思。还有一部分是,这个词貌似认识,但想不起来确切意思,联系上下文能想起这个词义,或者一查词典,恍然大悟,原来是背过的,意思记不清了。为了叙述方便,我姑且称前者为直接词汇量,后者为间接词汇量。背完托福(1万词),直接词汇量大概6000,间接的有4000;背完GRE(2万)单词,直接有1 万,剩下的一万都是间接词汇量。这是因为,越往上背,词汇难度越大,词频越低。所以仅仅靠背单词,是不能解决间接词汇量的问题的,这就要在实际中不断接触才行。但是没有先背单词将这些词先打几个照面,也会严重影响后面在听说读写中学习词汇的效率。

那么先说说阅读。重要性我就不说了,地球人都知道。就说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多读。有慧根的读者读到这里就可以不往下读了,肯定知道听的方法就是多听,说的方法就是多说。其实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别的好方法,这就叫真传一张纸,假传万卷书。

修炼秘籍说完了,我再来讲讲故事,说说自己的事儿。我上中学的时候,英语成绩很差,常常不及格,对英语也没啥兴趣,就像官员讨厌说真话的人一样讨厌学英语。高二的时候搬家,母亲找出她上大学时从学校图书馆卖旧书时淘来的英语简易读物。我记得其中有两本,很薄很薄,一本是阿拉伯神话,还有一本也是故事书,是专门写给英语初学者的。我睡觉前坐在床上看那本故事书,那个作者是个神一般的人物,用了不到一千的词汇量将故事叙述得十分传神。而且描述的是个爱情故事,正处在青春期的我看得如痴如醉,竟忘掉了我看的是英语。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使用英语的感觉,尽管使用的是弱智级的英语。后来我就去书店寻找简易的英语读物,结果找到一套分级的牛津的简易读物,叫书虫。我高中时看了前两级,后来上了大学,才把整套书看完。这些读物相比学校里面那种面目可憎的英语教材要有趣得多,也使我逐渐摆脱不愿读英语的状况。

简易读物虽然有趣,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就不再能满足我的要求,就好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时候的玩具就不再能吸引我了一样。我上大学时还不知道学英语有词汇量瓶颈这回事,乱七八糟看了不少英文材料,但始终徘徊在一个水平无法突破。这个水平就是,看外文原版书,能看懂每句话的大部分的单词,但看懂每个段落就很难;听六级听力能听懂,听外国的广播就听不懂。这个就是受词汇量制约的典型症状,相信很多人都有。那时我们班里有个牛人,第一次去考六级时耳机坏了,结果听力部分完全没听到,考了87分(那时满分100)。他十分郁闷,第二个学期又去考,结果接近满分,把我羡慕得不得了。有一次我拿着六级词汇书问他,结果他对答如流,就好象词汇都是他女朋友一样的熟悉,我终于感觉到基础扎实的重要性。后来我发现他在背托福和GRE 单词,渐渐觉得我的水平无法突破,就是因为没有突破词汇量这个瓶颈。可惜那时大学已经快毕业,我忙于各种考试,只好把英语丢一边。毕业以后,我去新东方参加一个8000词汇训练班,结果每天被高强度地灌单词,一个星期下来单词根本没记住几个。但是这次培训有两个重大收获,一个是女朋友因为我认真学习而开始给我做饭,另外一个收获是授课的老师告诉我们他能笑傲单词是因为看了新东方前辈杨鹏编写的《17天搞定GRE单词》一书,然后在家疯狂修炼背词神功才有这样的成就。我被他忽悠了以后,下课就立刻去新东方学校里的大愚书店买了这本书。但是我的智商和我的相貌一样都是属于大众性的,不能跟杨鹏前辈那种神人相提并论,结果花了一年时间才终于把词汇量提高到两万,从此步入了学习英语的正途。

一旦有了GRE的词汇量,学英语就容易了,就像段誉用北冥神功吸了人家很多内力,乔峰说他要想学上乘武功就如探囊取物一般。这时阅读中遇到的生词大多数是属于前面说过的间接词汇量,就是其实是背过的,然后再遇到一下子就记住了。阅读材料有很多种,读者可以根据喜好自由选择。杂志方面我推荐两本,一个是英语学习,一个是英语世界。《英语学习》将文章按难度分级,而且分得很科学,读者可以准确知道自己的水平。市面上有本英语杂志像湘菜馆的菜谱那样在文章标题后面画上辣椒,辣椒越多说明难度越大,但我个人觉得不太准确,标明同样难度的文章其实差别很大。另外《英语世界》是本不可多得的好杂志,选择的文章很上档次,并且多数文章有译文(翻译水平也很高)。报纸方面,China Daily(中国日报)是很好的选择。有人说中国日报英语水平比不上TIME,华尔街日报,但我觉得对于国内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China Daily还是有优势的。一个是不像国外报纸那样要很多俗语俚语以及文化上面的差异,让看的人一头雾水,明明每个词都看懂就是不理解意思;另一个是 China Daily里面有很多中国特色的词汇,比如本周一它的一篇报道里面就有诸如 forced demolition(强拆),set himself abaze(自焚)这样的国外报纸极难看到的词汇/短语,所以要想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就要看China Daily。国内的这些报刊杂志能看懂的话,再看国外原版就没那么困难了。

这样读一段时间以后,生词也就越来越少,就渐渐习惯了看英文,看其它英文材料就顺畅了。阅读的故事就说到这,听说写的故事下一篇博文继续分享。

本文引用地址: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9336


如何学英语(三)
睡了一觉起来竟发现上一篇博文被科学网精选了,一夜之间有上千人来看,简直让我受宠若惊。

继续学英语的话题。上一篇博文说了阅读的事儿,现在再谈谈听力。首先要说的是,学外语和学母语有个不同,就是学外语的顺序是先阅读,再听力,一篇文稿要是你读都读不懂,那是不可能听懂的。而学母语是在妈妈怀里的时候就开始练听力了,所以是先听后读。

听力对学习者的打击相比阅读那要大得多,因为阅读的材料是有形的,而听的材料,就是声音,是无形的。无形的打击总是比有形的要强,就像一句伤人的话比打人一拳要伤人更重。一篇新闻的文稿也许你能轻易看懂,然后合上文稿一听,发现完全不知所云是常有的现象。我也曾经为这个问题很纠结。后来我总结出这个现象共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熟练度的问题,阅读可以自由放慢速度,还能回视,听力则不行;另一个原因是初学者听的时候要先把声音在脑中转换成文字,然后再翻译成汉语,再然后理解其含义,这对于大脑是个非常累的活。我不是说这样不对,这是学外语的必经阶段,反复练习后才能从声音直接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我母亲大学学的英语专业,深知听力的重要性。我上中学的时候,她托大学同学从香港高价买来一台复读机。那个时候国内还没有这个玩意儿,只有高校英语专业的机房才有这种先进设备。那是一台很大很重的家伙,不像后来的随身听那种。我很着迷这个机器能像卖菜的大妈一样不厌其烦地说同一句话,比如:青菜五毛钱一斤啊,五毛钱一斤。但是着迷了两天就发现很没劲,实际上就算是天籁之音,反复听几十遍也是让人受不了的事情,更何况是让我讨厌的英语课文。母亲规定我学校上英语课不许听讲,因为中国的英语老师发音基本都不太标准。其实不用她规定,我本来上课也从不听讲。她让我把课本配套的磁带(外国人读的)用复读机一句一句地跟读,一句一句地模仿,务必要说得跟原声一模一样。我那时候觉得外国人读英语腔调有时很奇怪,还是中国人读得好听,但母亲不管我的“合理要求”,继续训练我当鹦鹉。这其实当时没有提高我的听力水平,但是却为我后来练口语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关于这个事,后面讲口语的时候我还要继续说。我被迫练习了一些怪腔怪调的英文,但是学校里的英语成绩没有丝毫提高,听力也没长进。我认为这个痛苦的练习纯粹是浪费时间,加上后来上了高中,其他科目的作业日益繁重,就把这项练习给停掉了,就这样辜负了母亲的期望(她期望我能说一口标准的伦敦音,就像电影哈利波特里面那种口音)。

后来我回头看这段经历,终于找到了为啥听了原版磁带但是听力还是没啥提高的原因,那就是听的内容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为了准确模仿一句话,有时甚至需要超过一个小时的时间,这个绝对不是夸张,练过说相声的人都知道这是真的。这样中学阶段我其实就没听完几盘磁带,听力当然也不会有实质性的长进。和词汇量一样,听力也有一个阈值,也是必须达到一个量变才能有质变的过程。虽然我无法准确知道这个阈值是多少,但是非常确定它是存在的。

我上大学的时候,复读机已经开始在国内普及起来,而且又便宜又小巧。但那时市面上优秀的英文听力材料不多,基本都是什么四级听力,六级听力练习,基本形式就是听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各说一句话,然后问你那个男的说的神马意思,或者问你根据那个女人的回答,下面哪个说法最靠谱。我很鄙视这种所谓的听力练习,觉得这是出题者自己YY的东西,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我后来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材料,是《疯狂英语》杂志,邓良平出的,不是李阳那个疯狂英语。这个杂志当时每月一期,一本小书配两盘磁带。里面内容倒是很丰富,有一些散文,还有诗歌,也有电影的录音,最棒的是听完以后不需要做题,真正是享受英语。我们学校附近没有卖,我要骑车去另外一个大学校园里面的一个小书店买,后来有一次我又去买杂志,发现整个书店不翼而飞,惊问那个学校同学才知道那个书店属于违章建筑,被学校清除了。这让我大失所望。不过好在后来知道学校附近有个图书批发市场,我就去找是否有合适的材料。这个时候,VOA(美国之音)等等材料开始引进中国,英语听力材料一下子变得无比丰富起来。我把市面上所有能买到的材料都买来听,不但听而且听写。过了一段时间,觉得听力确实有一定提高,但是效果和我投入的时间完全不成正比。这个就是因为被我当时的词汇量(不到6000)制约了,但我那时没认识到这个问题,认为只要持续地听就一定能听懂英语。所以这走了一个弯路,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背完单词,然后一边练阅读一边练听力,可以说阅读听力都是突飞猛进。

大学毕业后,电脑,MP3都开始普及开来,更重要的是网络的普及。一想到我过去苦苦搜集的听力材料现在到网上一分钱不用花就能当下来,我就无比憎恨没有网络的旧社会。我上大学有一次在一本英语杂志上看到一个广告,说可以邮寄光盘,有好几年全年的 VOA。我立刻跑去邮局给那个公司汇款,等了一个月终于收到光盘。确实是有海量的VOA音频,但是没有文稿!我听得云里雾里,只能听懂大概是讲某个话题,但细节的就不行了。这里我要说说钟道隆教授的逆向英语,所谓逆向就是先听后读,这个观点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不适合学外语。另外,他的主要方法是听写,这个方法非常好,我听写过好长一段时间,对于打基础很有帮助。很多听上去能听懂的,一听写就错误百出,单词没加ed,虚词(have,did等等)听漏掉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他老人家提倡听力不用文稿,要自查自纠,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科学网上有人提倡搞科学要靠自律差不多。这个我不能苟同,听力练习没有标准文稿,就像社会没有法律作为统一标准,全靠自觉,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现在的听力材料过于丰富,很多学习者反而不太珍惜,或者不知从何听起。我个人的经验,Special English是最佳入门材料。这个在普特,旺旺,沪江等英语网站都能免费下到音频和文稿。它的特点是语速慢,词汇量低,而且内容很丰富,除了新闻之外还有各种题材,比如农业报道,科技报道,美国历史等等。有4000词汇的基础就可以练习(VOA官方网站说1500词就能听懂,纯属胡扯)。有毅力的人可以听写,但我要说的是,听写真的苦啊,一个下午听写一段100词的文稿还有很多听不出,需要非同寻常的忍耐力。这个慢速英语听一段时间后,要逐步过渡到常速,但还是那句话,要有词汇量!开始一定要精听,一句一句反复听,每个词都要能听懂,哪怕每天只听一篇文稿!精听半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再开始精泛听结合才是最稳妥的方法。听力到一定水平,打开电视看CCTV9,咦,发现都能听懂了,你会很Happy。听力练习的最后阶段,要听原版电影电视剧,这个里面很多口语化的东西,一定一定要能听懂正常语速的VOA再来练。看武侠都知道,什么神功低级的还没练成,就去练高级的会是什么后果,练习英语的道理是一样的。

有人问是听VOA好还是BBC好,这是个口音的问题。关于口音,我将在下一篇博文说口语里面详细说。

ps.最后我推荐两个软件,一个是LangStream,是个复读软件,当然你用其它的复读软件也可以,最好用有复读功能的Mp3,摆脱电脑上各种诱惑。另外一个软件是龙卷风网络收音机,免费的,可以收听很多国外的电台(我要像复读机一样再说一遍,泛听的前提条件是一万以上的词汇量和半年以上严格的精听训练)。


如何学英语(四)
各位看官新年快乐!祝新的一年里各位读者:女士们变得更漂亮,男士们的太太变得更年轻。(老婆说,你好歹也是个科学家,怎么就这么点追求)

仍然继续学英语的话题。前面说了背单词,阅读和听力,今天来聊聊口语和写作。口语和写作都是主动使用英语,因此相比较听读要更下功夫,而且乐趣也没有读和听那么多了,所以训练之前要充分动员自己,不然阵亡的可能性比较大。

前面说到了听的材料,涉及一个口音的问题。应该没有人说想学印度英语,或者澳洲英语,那么答案是个二选一的问题。在中国学英语,是学美音还是英音?我知道有人想说,都学。我的感觉,如果一种语音能完全听懂或基本听懂,听另一种口音只需要短暂的适应期。但开始练习的时候还是以一种口音为好。如果非要让我推荐一种口音,那么我推荐美音。为啥?论专业交流,国际会议上美国科学家占多数,论休闲,美国电影电视剧远远多于英国。英国人很鄙视美国口音,觉得英国绅士的口音才是正统英语。这其实是一种隐含着没落后的不平和妒忌的复杂心态,仿佛只有靠宣誓自己的正统才能找到心理的平衡,这个心态和台湾地区看大陆的简化字和普通话差不多。

我上一篇博文中提到我被训练当鹦鹉,这个对我后来说英语的口音影响很大。对正统口音有追求的学习者只有用复读机逐词逐句模仿一条路,别无他途。我要说的是,能说一口标准的美音或者英音固然让人羡慕,但其背后要花的时间和努力是非常大的,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儿童,但成人很难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我国内的导师以前在北美大学给学生上课,怕自己有东北口音影响学生理解,让他的孩子(在北美长大)坐到教室里去听课看效果如何。他的孩子听完说完全没问题,口音完全不妨碍外国人理解中国人说英语。所以,不要在口音上太纠结。

以前有人总结说,在美国最有用的一句话就是:Sorry, my English is poor,什么问题都能用这句话抵挡过去。这就像《武林外传》里李大嘴的老娘在儿子的后背上刺上的四个大字:好汉饶命,遇到敌人就这一招。这个就是不能说的尴尬。我有一次回国度假,再来美国时在海关因为学校表格上的小问题被海关官员拦下来。在处理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另外一个中国人也被拦下来,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大叔。他来美国看子女,但是一句英语都不会说,连 My English is poor 都不会说,这样海关官员无法跟他交流,就只好扣下来。他还要转机,急得不行,我临时给他充当翻译。他大骂美国鬼子耽误他看儿子,还夹杂着东北口音的国骂,我给海关官员翻译成说,对不起我不会英文,但我马上需要转机,请你们尽快帮我办手续。海关官员说,转机固然重要,但是办理入境手续更重要,在办理手续之前你不能离开这里。我给大叔翻译成说,我们正在尽快办理,请你稍等片刻。然后双方都冷静下来,很快就办妥了入境手续。所以,对于想出国的人,口语是很重要的,要能从容地表达自己才行。现在有不少家庭条件很好,孩子高中毕业就给送到国外来上学。今年开学的时候,我去学校留学生中心交表格,碰到一个中国来的小女孩,高中毕业就来读本科。结果很难听懂别人说话,到处碰壁。我带着她去学校各处办手续,又去银行办信用卡,最后分别时她说,会说英语真好。所以在此我要提醒各位家长,如果您打算让孩子去留学,最好是上完大学,或者在中小学让孩子达到托福规定的英语听说能力,否则您的孩子在国外会很受罪,上学是否能听懂老师讲什么且不说,生活都是很大的问题。

这又扯远了,还回头说练口语。说到口语我不得不提一下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语老师——李阳以及他发扬的疯狂英语。我知道很多人对李阳很有意见,可能是因为他不是正统英语教师。我无意评价李阳老师本人,但是他创立的《疯狂英语》确实是帮不少人解决了英语,至少是英语口语的问题。这个方法的核心就是靠说,不停地说来攻克英语。我承认,这个方法如果不停地用下去确实能学好英语,包括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其实质是在长年累月说的过程中完成单词,阅读和听力的积累。前面提到的逆向法,就是靠听写,以听来积累,最后也能成功。我个人觉得,按照背单词-练阅读-再听力-然后口语-写作的练习顺序才是最快的方法,因为每项能力都是以前几项为基础的,这样不至于为了解决词汇而去靠大量读和听甚至说。要想靠阅读或者疯狂说句子积累两万词汇量那要很久很久,久到足以让大部分人放弃学英语。有词汇量,看得多了,听得多了,再来说就容易。所以,我建议有了词汇/阅读/听力基础的朋友再去用疯狂英语的方法练口语,这样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能听懂常速VOA的人来说,即使完全没有练过口语,也能通过支离破碎的英语来表达自己,实际上在美国的很多中国人都是这个状况。重要的是能听懂美国人讲啥,然后即使只用几个关键词也能让美国人猜到你想表达的意思。这也算是为国争光,用蹩脚的英语让美国人体会到中国人做英语听力时的痛苦。不过要想用正常的英语来表达,那就必须刻苦练习。前面说了,用疯狂英语的方法去练。除了固定的口语材料(如教材)外,还需要练习自由发挥的口语,就是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一种方法是找一个或几个也想练口语的朋友,就某个话题用英语聊,千万不要东拉西扯,让大脑集中于使用英语而不是不停变化的话题。另外一种方法,是自己跟自己聊,自言自语,但不能在心里默念,要找没人的地方开口说。这个开始会不习惯,有点奇怪的感觉,像精神分裂的状况,但很快就适应了。

如果可以用英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用地道,准确的英语的问题。不要认为有了单词,有了语法就可以万事大吉,实际上英语和汉语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举个简单例子说,北京欢迎你,这个短句,你说成 Beijing welcome you,老外能理解,但是不好,地道的说法是Welcom to Beijing。很多人说英语的时候,脑子里其实在做翻译,把想说的汉语翻译成英语。但这个翻译停留在文字翻译的层面上,说的是中国英语。要想克服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实践中持续积累,读或听的时候记住人家的地道用法。我有一次给实验室的美国同事讲中国茶道,示范给他们看。开始的时候要洗茶,我说成 wash the tea。同事看了我示范以后纠正为 rinse the tea,一词之差,就地道准确多了。还有一次,我和一个同事去动物房照看老鼠,发现两个老鼠为了争夺笼子里的风水宝地而互相掐架,结果一个老鼠的毛被另一个老鼠咬掉了一大块。这个要写在报告里,同事写的时候写了 one mouse was barbered. 一个中学词汇,barber,就准确地描述了情况,如果我来写,可能就要用一个句子。所以,要想使用地道,准确的英文,就只有不停地积累。

今晚看来是无法写完英语写作的部分了,那么下一篇博文继续分享吧。


如何学英语(五)
终于要把这个系列写完了,最后再说说英语学习的写作训练。

我不记得学校里是怎么教用英语写作的了,因为我上学的时候从来没认真听讲,实际上上完学了以后连怎么写作都不会,更不要说用英语写了。所以后来要考六级,没办法,不会写作文,就去买了一本参考书,叫××句作文法。作者声称,不会写英文没关系,用他给的模板往里面套,放之四海而皆准。不管考试给什么话题,都写成三段,第一段说这个话题最近获得了普遍重视(主要是出题老师的重视),第二段说这个话题有人支持有人反对,第三段说我认为其实他们说的都有一定道理,所以我们应该×××。然后这个作者把上面说的话弄成英文,话题的部分就空出来,考试的时候就把出卷老师点中的那个话题往句子里一填,就变成了一篇200字的六级作文。正愁不知如何写作文的我如获至宝,把××句模板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就去考试了。果然,考场上不出10分钟,我就写完了作文,横看竖看都觉得句式整齐,逻辑严密,俨然是英语专家的作品。过了两个月,一查成绩,58.5,没给我及格。我对了其他选择题的答案,要是作文能及格那是铁定能及格,所以作文就是没及格。后来打听到这种模板早就被人用烂啦,改卷的人一看到这样的就头大。所以,想参加考试的朋友们务必要写自己的东西,不要用这种模板。

这些是题外话,今天讨论的是英语写作,不是英语考试写作。上一篇博客已经说了,很多人在英语表达的时候是先想好中文,然后在脑袋里翻译成英文,或者干脆先写成中文,再做一回翻译。如果翻译水平过硬,那还可以,如果翻译水平也不怎么样的话,就会写成外国人看不懂的英文。用英语写作的首要条件是,用真正的英语,而不是中文翻译(也就是用英语单词加英语语法来表达中文)的英语来写。如何能达到这个目标?经过实践,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背诵英语的原文。

当然背诵大法也不是我提出来的,古人就知道背诵的好处,所以念私塾就是背四书五经,背完人人能写文言文,就算是落第的秀才放到现在那都是国学大家。现在的学生,学了十几年,做了不少选择题,却没几个能背出像样的文章,那要想写出地道的英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前面说了,要想使用地道的外语,就要不断积累,背诵英语高手写的文章那就是积累最快的办法。当然了,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对于咱们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用不着背雪莱或者济慈的诗歌,或者莎士比亚的戏剧,那个都是专业的人背的。那我们背什么?那看你想用英语来干啥,比方说想写文献,那就找你那个领域的牛人的文献背上几篇,就会写文献了。我听说不少教授都是这样训练学生,而且卓有成效。

有人说,有没有基础一点的,短一点的东西背。有,在此我隆重推荐一部旷世奇作:《新概念英语》。这个书大家太熟悉了,哪个书店卖英文书的地方都有,可是偏偏识货的人不多。这个书的作者,L.G.亚历山大,出了不少经典教材,比如练口语的《Follow me》,但是其水平最高的英文教材,就是这套新概念英语。要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英文教材,我觉得也不为过。北京外国语大学,在校园里有他的铜像,这是我国外语界对他的极高尊崇。这个教材就四本书,以前的版本很薄,后来我们国家的学者把这套教材的文章后面加了很多习题,弄成了四个大开本,完全是画蛇添足,不过好在文章基本没怎么变。这套教材的精华就在里面的课文,基本都是短文。就这么些小短文,包括了英语所有常用的语法和句型,就是这么厉害。江湖上曾有传说,说有背完新概念的学生在美国交作业,被教授当成抄袭,理由是美国人都写不出这么好的英文。我无从考据这个传说的真假,但是我可以说说我的亲身经历。中学的时候,我母亲逼我背诵新概念第二册,我背了两三课,然后就罢工了。背诵是件苦差事,何况是背英文,所以这个事让我后来后悔得不得了。大学毕业以后,我意识到过了六级还是不能使用英语,就开始自学。但后来单词也背了,阅读听力也练了,看原版书听国外广播都行了,但是写作还是不行。我只好又回头把新概念的教材找出来学,开始也是没想背,想投机取巧。但是随着我对英文欣赏能力的提高,我再看新概念的教材就和原来不一样了,就发现这个书简直就是传说中的九阴真经,那真是天下武学无出其右,于是就开始背。读研的时候,老板让写篇文献报告,得用英文写。实际上从考研英语过后,我就没再用英语写过任何东西。那时正在背新概念第四册,才背到第20课。结果我一下笔,如行云流水,就写得跟用过飘柔一样顺畅。写完自己回头一读,隐隐然就是native speaker的作品,这让我更加增强了信心。这套新概念,我背了两年多,现在还在背。

那么如何背诵?英语里有个谚语,说吃掉大象的方法就是每次只吃一口。我小时候看过一个童话,叫做《嫫嫫》(也有人译成毛毛),里面的主角小女孩嫫嫫有个朋友,是个扫大街的老头。他给嫫嫫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扫大街的时候,绝不看整条路,就看眼前的那一点,扫一步就看前面的那一步,然后不知不觉就扫完了整条大街。这句话给我极深的映象,后来背诵的时候就是这样,每次只背一句,有时甚至半句,方法就是把自己当成复读机,然后反复说,直到说得和原文一模一样了,不用思考脱口而出了,再背下一句。这样背很慢,但是很扎实,最终肯定能背完。背完一段,就不要再背了,就要回头把这一段再反复背多次。没事的时候就可以在头脑中默念,比如和女朋友出去逛街,就可以边走边在脑子里背,但是要注意不要表现出心不在焉,不然女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现在书店里有很多英语写作的教程,我去看了以后一本都没买,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实用的、能从本质上提高人英语写作水平的教程,所以还是老老实实背英语吧。

这个如何学英语系列,就要完工了。我想说的是,如果您还被英语折磨着,不妨用个两三年时间将英语真正突破。能真正使用英语的感觉真的很好,哪怕就是上上网,看看国外的新闻,也比看××联播要有意思多了。

ps.关于背诵,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外语奇才——前北大外语教授辜鸿铭。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他的传记,相信对您学英语有所启发。

回复

在线用户

正浏览此版面之用户: 没有注册用户 和 29 访客